11aaeabfa40242ac110003.jpg

課餘時間總是會利用起來收聽podcast,覺得那是繁忙的日常裡最大的療癒之一。

改作業的同時,聽著podcast裡的主持人分享故事、增廣見聞,也算是將時間做雙倍運用!

下載.png

其中,近期最喜歡的podcast就是「百靈果」啦~

「百靈果」主要是用詼諧的方式談論國際新聞,但我比較喜歡收聽的部分是他們的讀書會。

聽完讀書會系列很容易就會被推坑,因為他們選的書都很合我的胃?!

這本【宋氏三姊妹,與她們的丈夫】就是收聽完讀書會的podcast後立刻下訂閱讀的,作者-張戎是近期很有名的歷史作家,他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,比方說他自己的自傳-【鴻,中國三代女人的故事】,或是【慈禧,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】等等,比較能以女性的觀點來看歷史,而且旁徵博引眾多相關的書籍、史料作例證,增添歷史故事的真實性。

其實在閱讀這本書前,對宋氏三姊妹的印象僅止於「宋美齡是蔣中正的夫人」這件事而已xD,學生時期的歷史課本對於這三個女子並沒有這麼大的著墨,充其量只知道他們的父親是影響中國近代甚鉅的商業巨擘,而他們與時代的關係,在學生時期對他們的認識可說是一籌莫展。

這本書從孫中山的崛起開始,詳細描述孫中山在革命裡的形象,以及他如何運用手段使他在當時的革命英雄裡脫穎而出,在武昌革命裡置身事外卻在往後的歷史裡成為創建民國的最大功臣。

只能說身為一個從農村崛起的無名英雄,藉著濃厚的企圖心與才智,首先在倫敦的公使館被捕,使他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家;靠著宋曜如對他革命心的敬佩與崇拜,獲得大力金援與支持。

但在張戎筆下的孫中山,與那些白手起家、初嘗甜頭以後得意忘形的企業家別無二致,為了利益拋家棄子、為了中華民國總統的頭銜義不容辭。革命成功以後的孫中山,他的後半人生都在想方設法地取得「總統」的地位,也因此落得近於過街老鼠般的下場。

剛從美國回來的藹齡早就對孫中山崇拜已久,甘願做他的英文助手。但也因此加速了他對孫中山偶像形象的崩壞,他很快就了解了他的為人。但她的妹妹-慶齡卻不如他聰明。年輕的慶齡有理想有抱負,對於革命英雄-孫中山更是死心踏地的認為跟著他,中國有一天能翻篇成為他理想中的現代化國家。

也許是這份對理想的憧憬、執念的緣故,導致在後來當她徹底了解孫中山的為人以後,那個落差會是那麼大、那麼痛苦。

印象深刻的事件,是慶齡為了掩護孫中山,待在官邸等著敵人進攻的片段。歷史上有名的「陳炯明叛變」,堅守在官邸的卻是孫夫人慶齡,在敵人攻進來的前三十分鐘,才決定撤手。他一路顛簸、佯裝農村婦女,為了躲避敵人追擊多次與死亡擦邊,而她的丈夫卻利用「救她」之名,取得俄羅斯軍隊的信任。在所有劫難之後,她不過也就是孫政治上的其中一顆棋子罷了。

為此,慶齡痛徹心扉。看到這裡,不勝唏噓。或許站在歷史的角度,大家各有各的視角與解讀,也難說誰對誰錯,但一個女人對愛情的覺悟,竟是用這樣的方式,令人痛心。

慶齡晚年同丈夫與俄羅斯交情深切,這也間接催化了三姊妹往後各自分崩離析的命運。

年輕的美齡活潑、驕縱,在美國求學的日子裡,和好朋友艾瑪的信件裡總透漏著少女情懷。這樣自由、不受拘束的她聽從姊姊-藹齡的安排,認識了當時政治的新起之秀-蔣中正。

藹齡反共,一向對孫中山親蘇的政策感到不滿。因此在孫死後,她拼命地尋找能「真正」改變中國的人才。「雖然蔣身邊有個姨太太,對一心要為妹妹找到合適丈夫的藹齡來說,陳潔如只是姨太太,並非具真資格的夫人,把她趕走易如反掌。」而此時的蔣中正,對於宋氏姊妹的主動邀約欣喜若狂,能跟當時上海名流沾上邊,甚至有可能結為連理,無非是對自己往後的政治生涯鋪上平步青雲的康莊大道!

在此之中,不免也看到許多中國傳統女性因為丈夫對權力的野心犧牲。從孫中山的原配-盧素真,到蔣中正的姨太太-陳潔如,「百靈果」用「一路睡上去的男人」來形容,更是再貼切不過!

蔣中正的脾氣頑劣,從他的日記裡便可知。然而與宋美齡的婚姻,這個不把他當作天的女人,著實讓他難以適應。

以往的經驗裡,女人是要先對他低頭認錯的。但聰明孤傲的美齡,卻是在與蔣吵架以後,出去參加姊妹的派對。對於這點,讓我不禁感到痛快,美齡接受過西式教育,他看男女情愛自然與中國的傳統女性不同。

宋美齡的知書達禮、面對社交禮節恰到好處的應對進退,成為蔣在國際上最得力的外交助手。面對西方國家首領,她不動聲色自然的談笑風生,間接守護了中國的命運。

看完這本【宋氏三姊妹,與他們的丈夫】,完全顛覆了我對這段歷史的想像。在歷史課本裡,這些人物從沒這麼立體過。這也是我喜歡閱讀這類書籍的原因,而從「百靈果」的podcast裡,更像是在談論街坊鄰居的故事一樣,特別有感。女性視角的歷史史觀,格外難得。歷史是我們鑑往知來的工具,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喜歡歷史故事,一定要來讀看看。

不同的作者運用的書寫角度也會不同,而這也容易牽動讀者在閱讀時的想法。

我只能說,這個作者寫的角度是我能接受的,那可能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我也是認同這個視角的。

但如果你認同的與之相悖,誠摯建議不要拿起來讀。

我們終其一生所信奉的觀點終究不會相同,但那不代表就是對或錯。你只能在你能接受的觀點裡,去驗證、汲取更多的知識。當我們所佔的位置不同時,所有的辯論都是多餘且無意義的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意雯問號 的頭像
    意雯問號

    疑問的日常❓

    意雯問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