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getImage.jpg

「希望我們看著鏡子的時候,有一瞬間是喜歡自己的。

只要一瞬間就好,那一個瞬間裡沒有別人。

那一個瞬間,也許就能撐起我們長長的,千瘡百孔的人生。」

 

二常公園裡的三個女孩,不是以往言情小說裡的腳色設定般,住在一起的女孩就該是閨蜜。

如同現實中的那樣,長大後的女孩,並不一定就有足夠撐起自己私慾的心胸,

在離開人群以後的他們,大多數形單支影的時候,其實是多愁善感的。

有時候甚至是過於在乎他人想法的。

 

故事的開頭,從新室友艾瑪的加入開始,作者分別以三個女孩的角度,去形塑彼此間的腳色個性。

在幸子眼裡,住在同一個屋簷下許久的楊思之看上去總是完美無瑕,與自己是大相逕庭的,

起初面對楊思之的示好,並不以為意,那是因為他天生的性格使然,並不怎麼在意他人的想法的緣故。

 

在楊思之的眼裡,原生家庭裡畸形的愛,讓他習慣用物質去建立自己的天地,包括友情、親情、愛情,

與世界上任何需要建立關係的情況。他對於幸子總是能不屑眾人於一顧的灑脫深深崇拜,直到某天這份灑脫也變質為止。

 

而最後搬進公寓的艾瑪,神秘的行進推展出整個故事的主軸,他怪異的地板潔癖、

看似不友善的眼神,讓人難以靠近,但那也是布偶症的症狀之一。城市裡罹患布偶症的人們,

就像一個個沒有靈魂的軀殼,人們總自顧自地認為那都是因為長大了、強壯了,不會受傷的緣故,

卻沒想到那是因為失去了靈魂、失去了自我,才有的結果。罹患布偶症的人,

原本充滿朝氣、純粹的花朵悄悄枯萎,因為他人的眼光驅使,活成了一個個空洞的布偶,

於是鮮嫩的血也不再流淌,作為布偶,又怎麼會流血呢,剩下的都是一些有雜質的、系所的棉絮而已。

 

故事的開頭,幸子辦了場畫展,畫展的名字為「無傷大雅的傷心」。

傅里告訴幸子,之所以不再感覺疼痛,那都是長大的緣故,

幸子本來就不在乎他人的想法,但她卻很期盼喜歡的人的想法,在愛裡的幸子,與大多數人別無二致,

從愛人那裏一個個無傷大雅的傷心堆疊,最後還是成為一把刀子,刺穿了自己。

 

終於也罹患布偶症的幸子,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去觀看周邊的世界,

包括那個本來在現實價值下看似高他一等的室友-楊思之。在得知楊思之也罹患布偶症的幸子,內心是開心的。

在私慾面前,人總是脆弱得無地自容,也醜陋的原形畢露。這樣扭曲的自己,

早已忘記怎麼去同理、怎麼去謙卑地看世界,面對旁人的忠告,一字一句都可以聽成高高在上的建言。

「你有真正的瞭解過我嗎?」幸子總用這句話築起一道又一道高牆,

卻忘了自己早已變成生人勿近的孤獨的玫瑰,凋零也沒有人一顧。

 

張西就像是故事裡的小古醫生,清晰描繪了年輕女孩的細膩心境,

我們不願正視的問題,透過他對人物的描寫、與劇情的建構,一一擺放在讀者眼前。

 

「幸子以為離開傅里就是離開了深淵,而不知道自己正在掉入更大的深淵。真正的深淵不再別處,在自己身上。」

每個人面對事情時總有多方面考量,而這些考量也絕不是能靠文字耳提面命的講明白,

因此成年以後的交往才會顯得壁壘分明,有些事對某些人總能不言而喻,

對某些不合適的人卻要耗上大半光陰,才說得明白。時間是多麼寶貴的東西,

於是我們開始在人際交往裡做選擇,那些必須要耗費心神了解的,就先擺一邊吧。

 

然而那些被置之不理的情感或事物,總是被我們不公平的對待。

誤會往往就這麼產生了,然後錯過,然後留下遺憾。

事情發生得當下總是理直氣壯的吧,那才會造成之後的某刻,抑或知道事情的真相時,後悔的無地自容。

 

我想,成長並不是要讓自己再也不受傷,因為受傷本就是人生必經的路,

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心胸更寬廣、更柔軟,

謙卑到再也不覺得,那些傷有什麼,所謂「無傷大雅的傷心」便也是從此而來吧。

 

是第一次戀愛的時候吧,其實在那之前自己並沒有多大自信的。

從他的眼神裡讀到自己的特別、自己的鮮豔。

與大多數的人一樣,他的離開讓我的世界崩塌,但不是一蹶不振,鋪天蓋地的黑暗之後,

隨之而來的是雨過天晴後的暖陽,那股從極致悲傷醒來後的自信,才是真正的自信。

 

自卑的時刻幾乎不會來了。「你把他對你的評價,當成你對自己的評價了」

慶幸自己屬於聰明的那一邊吧,而大多數的人和幸子一樣,把愛人的眼光看成自己的眼光,

把愛人的話語加以解讀、昇華,並將自己完美的扭曲。

 

布偶症不是一種病,所以無關乎痊癒,那是一種失衡的狀態。

張西藉由小古醫生,告訴幸子、告訴故事裡患有布偶症的人們,也包括現實世界裡的。

既然是失衡的狀態,就有恢復平衡的一天,如同生態系裡的循環,如同金融股市裡買賣的平衡,總有一天會好的。

但這個平衡要靠自己的力量,關鍵取自於能不能正視自己的脆弱。

能比他人更能操控命運的人,多半是能處理自己脆弱的一面的。

如同那老生常談的道理,時間之所以能解決一切,也關乎自己在時間長河裡對事件的領悟。

當我們能好好揭示傷疤,才有可能往前進。

 

而傷疤並不僅止於失戀的傷,更多來自的是日常生活裡那些無傷大雅的、瑣碎的傷心。

當我們把這些細小的部分放大檢視,一個又一個好好的處理,就會好轉的吧。

 

第三次讀張西的書了,一如既往溫柔的筆觸裡,有著豪不避諱大膽書寫的孤勇。

身為文學系的同道中人,能親眼見證新一代作家的誕生,心裡是暖洋洋的呀。

而作為同個時代的八年級女生,【二常公園】把我們成長過程裡曾遇過、曾忽略,或是尚不明白的問題都攤開了,

如果對生活與過往還有迷惘的話,歡迎走進這個四處飄散棉絮的,二常公園,看看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意雯問號 的頭像
    意雯問號

    疑問的日常❓

    意雯問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