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友J問我:「出社會以後,要怎麼保有真誠,該怎麼做才會快樂?」
身為去年剛踏出校園的90後,看著身邊朋友一一進入工作的苦海,
掙扎了半年,卻始終越做越迷茫,生活再也擠不出一絲笑容的模樣,很是心疼。
到底怎麼樣的生活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?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能獲得快樂嗎?
為什麼就算是追逐著理想,還是會有不快樂、不安定、焦躁的感覺?
快樂就是一群人的狂歡,還是時時要掛在臉上的微笑?
獨自吃飯、看電影、旅行的人,看上去就很可憐?很寂寞嗎?我覺得並不。
比起時時獲得喜悅,我更在乎自己的心是否平靜。
凡事都以心為出發點,在做每個決定時,都捫心地問自己,「還好嗎?」
莊子教會我隨時都要照顧心神,他不如世俗認為的消極無為,卻是要我溫柔對待世界。
他充滿智慧的話語,點醒了我在混沌匍匐時的愛莫能助,
他帶來另一個看世界的角度與不假他人也能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。
【逍遙遊】
「故夫知效一官,行比一鄉,德合一君,而徵一國者,其自視也亦若此矣。而宋榮子猶然笑之。
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,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,定乎內外之分,辯乎榮辱之境,斯已矣。
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。雖然,猶有未樹也。夫列子御風而行,泠然善也,旬有五日而後反。
彼於致福者,未數數然也。此雖免乎行,猶有所待者也。
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氣之辯,以遊無窮者,彼且惡乎待哉!故曰,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。 」
莊子在逍遙遊裡將顯赫的大人物比擬成浮游,為什麼我們奉為巨人的這些人們,在莊子眼中卻只是渺小的蜉蝣?
我們日以繼夜地讀書、努力展現自我,獲得社會認可的工作頭銜,就真的如一路上師長的教誨—此生無憾了嗎?
達到你要的社經地位,被人人吹捧稱羨之後,我們還要追求什麼?
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只教人追逐,卻不教我們追逐以後的應對態度?到底是多好的生活狀態,才能讓你滿足?
莊子認為,真正要達到聖人的境界,是必須能駕馭六氣的人。也就是能控制心境的人啊。
他不如其他大家鼓勵著人們追求功名利祿,但一個人心態的富足,才是他最在乎與呼籲的事情。
我們不需要如世俗認為的德高望重、功成名就,真正要追逐與到達的,也許是提升心態的境界。
我漸漸發現那些空虛、不安定感多來自太關注於他人的生活。
社交軟體的發達讓人輕易地擷取他人生活,但卻很容易在心裡滋生比較,
探究別人生活的同時卻亂了自己的步調,有些顧此失彼吧。
我們是不是太在意別人如何快樂,卻忘記顧及自己的心呢?
好友K曾經這麼對我說:
「因為你有能看透喜悅的眼睛,所以你看的世界都很美麗。」
是呀,放下手機離開不去比較的生活以後,把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,看世界的角度也大大地展開。
開始很用心的觀察、聆聽周遭的變動,用一種屬於自己步調的slow motion,去認識這個世界。
心獲得平靜以後,要擷取快樂似乎不怎麼難了。當面臨選擇時,我會好好告訴自己怎麼樣才能讓心有最小的浮動,而勇敢地做出選擇。
當焦點聚焦在自己時,你會發現你並不孤獨,這世界上有一個人絕對不會遺棄你,他會從一而終地陪伴著你,那個人就是你自己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