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15770041_291058135498559_7296557748338498427_n.jpg

在備考時就曾想到有天考上,可以把自己的筆記放在這裡供應大家參考。

知識並沒有分你我,只希望透過自己轉譯的知識可以更淺顯易懂,幫助到更多的人

這是我自己的考試筆記,參考不同書目、阿摩整理而來,如有錯誤或疑問歡迎大發提出,讓我們一起討論!

-蘇格拉底-

  1. 西方孔子。
  2. 主張智德合一,無知便無德。
  3. 主張「教育即接生」,利用提問引發思考、幫助學生找到解答。
  4. 有人將這種方式稱為「蘇格拉底反詰法」,也有人稱這是「產婆法」。

116436152_2575161762695937_8048116280262344391_n.jpg

-柏拉圖-

1.觀念主義的創始者,普遍永恆的真理存在於觀念世界中。

2.將知識分為

(1)觀念世界-永恆不變的真理。

(2)現象世界-稍縱即逝的,屬於感官經驗的。

3.英才式教育,認為人有三性:

(1)理性-智德圓滿者-國家菁英

(2)意性-勇敢之德-軍人階級

(3)欲性-節制之德-勞工階級

4.認為男女機會均等,社會流動的依據為天性能力。早期應接受音樂、體育的訓練。

*當時希臘有三種學校:音樂、體育、文法學校

116105844_345328756866972_3390972129848252726_n.jpg

-亞里斯多德-

  1. 強調理性的啟發。
  2. 身體教育先於心靈教育,但個體身心需要均衡發展。
  3. 創立演譯法,利用少量共同的原則處理不同現象。
  4. 認為知識的起源來自感官的經驗,主張觀念及現象並重。
  5. 提倡博雅教育,讓理性心靈全面發展,重文學。
  6. 主智主義、百科之王、逍遙學派。
  7. 德行倫理學:行為的最終目的為尋找最高的善-幸福,好的德行需要倚靠習慣養成。

-柏拉圖V.S.亞里斯多德-

觀念論-柏拉圖 實在論-亞里斯多德

觀念世界是知識要探究之對象,需透過理性,感官只能感知外在,無法深入主體。

重視共相(普遍之觀念)

知識存在於觀念世界中,但也存在於感官事物中,再利用理性綜括觀念。

重視殊相(感官經驗)

亞里斯多德創立三段論證,從大前提推至小前提,也是「演譯法」的推理方法。

大前提:人會死

小前提:S是人,所以S會死。

*實在論不等於唯實主義

 

arrow
arrow

    意雯問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